文章共賞
1. 只有你能欣賞我,媽媽
2. 麥克阿瑟的禱文
3. 給爸爸媽媽的忠告_羅乃萱
網頁共賞
1. 家庭發展基金
文章共賞
1. 只有你能欣賞我,媽媽
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
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說了些什麼,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
因為全班三十位小朋友,只有他表現最差;只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
然而她還是告訴她的兒子:“老師稱讚你了,說寶寶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
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
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讓她餵。
兒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上,老師說:“全班50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
你兒子排第40名,我懷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礙,您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淚。然而,當她回到家裡,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
“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你並不是頑皮,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
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
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芒,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
她甚至發現,兒子溫順得讓她吃驚,好像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時,跑得比平時都快。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長會。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
因為每次家長會,她兒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總是被點到。
然而,這次卻出乎她的預料,直到結束,都沒聽到。她有些不習慣。
臨別,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上重點高中有點危險。”
她懷著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此時她發現兒子在等她。
路上她扶著兒子的肩,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
“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
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清華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給兒子說過,
她相信他能考取這所學校。
他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
突然轉身跑到自己的房間裡大哭起來:“媽媽,我知道我不是聰明的孩子,
可是,這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賞我……”這時,她悲喜交加,
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一句鼓勵的話,可改變一個人的觀念與行為
…甚至改寫一個人的命運!
一句負面的話,可刺傷一個人的心靈與身體
…甚至毀滅一個人的未來!
2. 麥克阿瑟的禱文
為孩子禱告 麥克阿瑟
神啊!求?塑造我的孩子,使他有足夠的堅強以至認識自己的軟弱;
有足夠的勇敢以至面對恐懼;在誠實的失敗中,毫不氣餒;
在全力以赴的勝利中,仍保持謙遜溫和。
懇求?塑造我的孩子,不至空有幻想而缺乏行動;
引導他認識?,同時又知道,認識自己乃是真知識的基石。
祈求?,願?引導他不求安逸、舒適,相反,經過壓力、艱難和挑戰,
他能學習在風暴中挺身站立;學會憐恤那些在重壓下失敗的人。
求?塑造我的孩子,心地清潔,目標遠大;
使他在指揮別人之前,先懂得駕馭自己;
求?使他永不忘記過去的教訓,又能伸展自己到未來的理想。
使他既能認真嚴肅,卻又不致過分苛求自己。懇求賜他謙卑,
使他永遠記牢,真偉大中的平凡,真智慧中的開明,真勇力中的溫柔。
如此,我們這作父母親的,才敢低聲說:「我沒有虛度此生。」
3. 給爸爸媽媽的忠告_羅乃萱
給爸爸媽媽的忠告(中學篇)羅乃萱,網上文章
孩子升上新校有點不適應,
這是自然的。
新的校舍,同學,還有考試功課壓力,
都會把他弄得暈頭轉向,
只要鼓勵他主動結識多些新同學,
學習上多下點功夫(如做筆記),假以時日,他自然會適應下來。
孩子要到同學家做專題報告,
就讓他去吧!
不過記得在他離家前,
問他拿過同學家的電話,也囑咐他抵步後要報平安,
做個有交帶的人。
孩子愛上課外活動,
選了多項把自己忙得頭暈腦漲,
是需要跟他好好談談的時候。
也許,是他還沒知道自己的優先次序,
也許,是他還不懂時間管理,
有此經驗的爸爸媽媽,大可把自己的看法與孩子商量。
一問一答,有來有往,
討論一下怎樣在學業與課外活動,
休閒與教會生活之間取得平衡,
看看有甚麼解決對策。
孩子交了一些成績比他差的朋友,
請稍安勿躁。 因為他們一定有某方面的志同道合,
先聽聽孩子的看法。
如果那朋友只是成績差,其他方面也有孩子想學習的地方,
說不定你那成績較好的孩子可以影響他啊!
如果那朋友真的有「問題」,
也見孩子跟對方交往以後,無論學業、品格上都出現「問題」,
不妨以旁敲側擊的方式,探聽孩子對他的評價,
然後慢慢分析益友損友之別。
讓孩子逐漸發現對方的問題,比我們單方面批評好。
孩子談戀愛了,
父母不能掉以輕心。
最好是在愛情來與未來之間,
跟他好好討論何謂「愛」,對戀愛的態度,
又或將自己的過去的情史(特別是失敗的)跟孩子分享,
讓他引以為戒。
如果孩子不願講,別苦苦追迫,
別揭他的私隱物品(如手提、電郵)等來查探,
更切忌「打爛沙盆問到篤」。
因為我們愈心急,他會愈隱瞞。
最好「等他情願」,讓他想講便講,
給大家時間空間,總比逼供好得多啊!
孩子不返教會了,請繼續為他們禱告。
如果他們嫌教會的青少年聚會太悶,鼓勵他試試別的團契。
如果他們不想再返教會,
試試看身邊有否相熟信主的朋友,請對方帶帶看。
如果他怎勸都不願意,就由他歇歇吧!
但卻別停止為他禱告,相信主有祂的時間安排。
這階段的孩子,還沒長大成人,卻自以為長大成人。
咱們為人父母,以為不了解他們,
但想想自己年輕的時候,
曾經叛逆過,也曾頂過父母的嘴,
想到這兒,
可能對這一代多一分明白,多一分體諒。
就讓咱們為人父母的,同心合意,
成為青少年孩子的生命師傅,
學習如何收放自如,
學習如何在禱告中放手交託,
求主帶領保守孩子的心!
網頁共賞